站在黑白之間 – 前線女記者(三)
學生記者Sharon ︰「我想俾人知道事實,希望影到嘅嘢可以啟發到人。」

IMG_7657

學生記者Sharon
做一個持平嘅記者好難,但我會盡力做

記者這個職業在數月的反修例運動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除了任職於各大傳媒的記者及自由身記者,學生記者在這次事件中亦佔了重要的一席位。社會上很多人認為學生媒體不是主流傳媒,所以不是每個學生記者也有機會進入政府記者會及所有傳媒活動。然而,香港有新聞自由,正如資深傳媒人呂秉權所言︰「新聞自由係容許記者、公民記者、Freelance記者去採訪,甚至拍紀錄片嘅人採訪。」所以學生記者絕對有採訪的自由。

的而且確,學生記者們在這場運動紀錄了不少重要時刻,如城市大學「城大編委會」清楚拍攝到10月1日荃灣槍擊案的一刻。學生記者沒有受薪(或只有微薄的津貼)、沒有大量資金及資源支持,但他們與各大傳媒記者一樣,為求報道真相,拼了命穿梭於警察與示威者之間。今回有請在香港浸會大學就讀新聞系的學生記者Sharon,分享在前線工作的點滴。

IMG_7671

避緊都仲伸部機出去拍,我諗我真係唔識死!

現時在香港浸會大學就讀新聞系year 3的Sharon,去年曾在某大本地媒體擔任兼職攝影記者,今年加入學校廣播新聞網,10月起更加入某國際多媒體新聞機構成為實習記者。在反修例運動期間,Sharon主要是為校內電視台進行採訪,並以短片方式報道。相比起其餘兩位受訪者,Sharon到前線採訪的次數不算多,但論進取程度,最年輕的Sharon似乎更無畏無懼。

Sharon指自己到前線採訪的次數約八至十次左右,回想起每次都遇上不少驚險場面,想著想著她也忍不住話自己「唔識死」。Sharon︰「最初去前線採訪唔識企位,我就唔識死咁企咗喺前線示威者隔離,當日嘅裝備又比較不足,開始清場之後,我走入後巷避都忍唔住伸咗部機出去拍,老細見到都嚇死,即刻打嚟叫我走。當日真係有槍林彈雨嘅感覺,最驚係中眼。」「因為好多時喺現場都睇唔實啲消息,有次聽到前面有聲就想衝上去,當時都唔知放咗催淚彈,只係見到汽油彈,但原來𠴱陣已經放得好勁,但我咩都無戴,去到前面邊影邊戴,仲要戴錯!加上又同同伴走散咗,得返自己一個 ,諗落我都真係唔識死!好彩我跑得快,有咩事即跑﹗」Sharon笑說。

同伴因藏餐刀而被捕,當時只諗一定要影住

Sharon首次到前線採訪,是大家不能忘記的2019年6月12日,不過她當日逗留的時間並不算長。及後再以記者身份到前線採訪已是9月的事。9月15日,Sharon再次披上gear到前線採訪,這一天對她來說印象非常深刻,因為同為浸大學生記者的同伴因藏有餐刀而被捕,「當時警方已經搜咗幾個學生記者嘅袋,本來以為留難吓我哋就算,無諗過真係會拉佢。同學被拉當刻其實都未覺得驚,當時只係諗一定要影住,幫佢留證據。嗰日隔離有個示威者燒傷,所以氣氛好緊張,加上第一次食TG(催淚煙)同埋水炮,好彩藍色水無噴到我哋嗰邊,但係無色水其實都又痛又『乸』。當時水炮車係向住記者射,我望住佢埋嚟即刻拎轉面,我拎住相機好淆底,最驚係相機濕咗我賠唔到俾個friend,哈哈﹗」Sharon笑說。

近期有不少記者被捕的個案,而警方亦經常質疑學生記者的身份,認為他們不是「真記者」。Sharon對於自己都試過被質疑而感到無奈,又認為當日之所以被搜身皆因他們是學生記者:「當晚有兩批人都係學生記者,警察過嚟問我哋讀咩系,check記者證仲唔夠,又check埋身份證又拎埋一邊抄低資料,平時都唔會check得咁仔細。而且有行家會覺得學生報唔識行規。雖然感受到待遇因學生身份而有所不同,但Sharon想到這身份也有好處︰「不過示威者會比較信任學生報,即係有時如果訪問你想問仔細啲佢哋都會肯答,但係大媒體就未必。」

Sharon前線裝備檢閱

IMG_7776.jpg

對比起各大新聞機構的記者,學生記者不但沒有薪金,很多時防護裝備也需要自備。Sharon︰「我哋無錢㗎,經費就係來自呂秉權。最初只係有白色地盤頭盔、普通眼罩同埋雙罐豬咀。Full face mask係最近先開始用,都係呂秉權送俾我,因為我成日行得比其他同學前,同埋驚我另一份工都需要用到,本來我都唔想要,不過佢係咁塞俾我,所以同我一齊出去嘅同學就慘啦!哈哈﹗」看上去Sharon的隨身背包尚算輕巧,原來沒有㩦帶任何藥物,果然係唔識死……Sharon︰「咁多嘢拎,我無帶藥啊,萬一有咩事都係等人嚟救啦﹗如果帶細嘅鹽水洗眼都唔夠,純綷用嚟傍身,覺得無咩意思所以無帶。不過我通常會帶energy bar,好多時無時間食嘢就用嚟頂住先。」

由於需要以主播身份出現於幕前,Sharon必會帶備私家咪。(左)最近改用俗稱「雙罐豬咀」的Full face mask,保護性更強。(右)

IMG_7531.jpg

學生記者更加唔好著黑色,所以經常著間條

至於衣著方面,主要都是以輕便為主。Sharon:「其他人教落一定要著長褲,衫就無咩所謂,最重要唔好著黑色,特別係學生記者更加唔好著,好易被誤會,我自己就成日著間條!同埋會避免著緊身褲,因為如果著火或者中水炮車射出來嘅水,條褲貼住皮膚會好痛。鞋就一定著防水鞋,因為如果對鞋濕咗雙腳會好唔舒服,同埋都聽過有人浸水炮水後甩腳甲,可免則免啦。」今天Sharon沒有化妝,但一身健康膚色的她笑起上來感覺很甜美,也很有朝氣。對了,她常以主播身份出現於幕前,那麼到前線時有化妝嗎?「其實我好少化妝,好多時粉底都唔搽,不過習慣咗會拎細細個化妝袋,入面有潤唇膏同埋唇膏,不過都比較少搽,但係我會畫eyebrow等個樣望上去精神啲﹗」係公仔頭潤唇膏啊﹗大學生童心未泯都好正常。

做記者可行前一步,行得愈前無力感愈重

前線危機四伏,是甚麼驅使Sharon在裝備不算充足的情況下仍走上前線?「好多時唔企前啲其實影唔到,我想俾人知道事實,同埋希望自己影到嘅moment可以inspire到人。其實有時都驚,但明知道有機會只係你影到而其他人影唔到,既然都已經企咗喺度就無得驚啦。」Sharon堅定地說。曾經聽過好多人講,讀新聞系嘅人總會有一份使命感以及追求真相的心,睇嚟係真嘅。

對於新聞系學生而言,反修例運動可能是最好的教科書。Sharon對於記者這個職業亦有更多想法:「好多人話黑白是良知,我就無感覺,黑色我會諗起不公義,用權力去壓逼其他人,白色就
係一啲無辜嘅人。要做一個持平嘅記者好難,但我會盡力做,所以我咩都會影,例如『私了』都會影。以前未必感受到,但依家覺得持平係好難,唔關立場事,而係當你去到前面嘅時候,會同情啲人被人好粗暴咁打,好自然會同情佢,係好自然嘅反應。有人會覺得咁已經係唔專業,但我覺得OK嘅,咁我都有感受,只係做嘢時會盡量持平,情緒就留返公餘嘅時候。」在混亂的社運現場,雖然能夠走到最前,但其實走得愈前,無力感愈重:「呢件事發生之後好多人想做記者,我自己一直都想讀新聞,所以我好清楚自己想做咩,不過有時會諗,做記者雖然可以行前一步,但其實無力感好重,因為自己無嘢可以做。」即使如此,Sharon仍堅定地說想繼續做記者︰「我想繼續做,未來最想做一啲獨家,好特別或者好爆嘅故仔﹗」

學生記者其實就是記者,正如另一受訪前線女記者Amy所言︰「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記者,只要能夠客觀地探討呢件事、又或者帶出一啲面貌,就已經可以係記者。」所以照道理不應受到不平等對待。同Sharon傾談,會發現佢唔止擁有無畏無懼的求知精神,對於記錄事實更有著強烈堅持的心。或者學生記者同主流記者最大分別就係,學生記者今晚在「戰場」拼搏過後,第二天可以「走堂」休息一下,大報記者就未必有呢種機會。

IMG_7749.jpg

延伸閱讀︰
【 黑白】
【站在黑白之間 – 前線女記者 (一) 獨立記者Amy Ip ︰「黑白是真與假,只有真相是良知。
【站在黑白之間 – 前線女記者 (二) 新聞記者E ︰「是非黑白,視乎人內心把尺及標準。」】


TEXT / CARMEN YIU, PHOEBE CHAN・PHOTO / MARIE ANSON・DESIGN / CHAN SH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