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力同幻想・缺一不可﹗
新生代黑白插畫家

自從社交媒體不停湧現,速食文化影響全球。人人都忙住用手提電話左碌右碌,資訊太多,耐性太少,當讀者每日都接收海量訊息,創作人要靠紙本書刊生存固然困難,要在每分每秒都變化萬千的網上世界爭取曝光,其實都唔容易。

不過,近年日本插畫界盛行簡約風,無論線上線下都經常可見線條俐落、用色單調的黑白插畫,讓讀者不需要經過太深入消化,就可以了解當中意義,甚至因為可愛的畫風而會心微笑,留下深刻印象。當中的代表人物,不得不提大家熟悉的Noritake,佢唔止畫過雜誌《Big Issue》同《MONOCLE》別冊《The Forcast》的封面,亦與new balance、ZUCCa和資生堂等知名品牌合作推出別注系列,早前更為陳奕迅世界巡迴演唱會特別打造限量版精品。同樣人氣高企的長場雄亦相當厲害,除了是時尚雜誌封面常客,合作聯乘的品牌一樣多不勝數,例如asics tiger、BEAMS同UNIQLO等等,2016-2017年間與東京地鐵推出的安全廣告亦是大受歡迎,唔少人行過都要影相留念。

其實在日本以外,世界各地的黑白插畫潮流亦逐漸滲透生活的不同層面,甚至融入有關社會、科技與感情生活等不同題材。就如以下推介的幾位插畫家,都不約而同選擇以黑白色為創作主調,將繁複的生活議題化成簡約的線條,讓創作意念成為心靈雞湯。

Matt Blease
以英式幽默演繹大城小事

Matt Blease於正式成為插畫家之前,曾於NIKE、BBC及PlayStation任職設計師,後來更成為英國老牌百貨公司Liberty的平面設計總監,背景大有來頭。不過,令Matt真正為人熟悉的,其實是他線條簡單而直接的黑白插畫。身為英國人的Matt似乎非常擅長將幽默感融入作品,亦喜歡巧妙地運用語帶雙關的語句,令人第一眼望落畫作時覺得可愛,再望多次先意會到多重含意,更富趣味,而以下的作品,身為打工仔的你同我都一定有共鳴。

簡潔又充滿玩味的作品,生動地表現出城市中累人的生活,想必是來自Matt這位city boy在倫敦居住多年後的感悟。然而,從作品中可見即使工作有多忙碌,Matt亦沒有放棄自少喜愛的單車與滑板,甚至將這兩種運動作為題材,畫出許多溫暖人心的畫作,更令他得到經典單車服飾品牌Rapha的青睞,合作推出聯乘Tee。而Matt坦言亦非常期待有一日,他同樣喜愛的Vans會向他招手呢!

Instagram / mattblease 
Website / https://breedlondon.com/artists/matt-blease/


 

Christopher DeLorenzo
冷漠社會中的心靈雞湯

望住美國插畫家Christopher DeLorenzo的作品,總有一種安心的感覺,從視覺上,引伸到心理上。這種安心來自畫中經常出現的對稱構圖,並融入幾何圖形以及四平八穩又圓潤的線條,這大概是源於他以往當平面設計師時練成的基本功。雖然畫作看來整齊又溫柔,題材卻散發著城市中淡淡的冷漠感覺,尤其是科技的出現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疏離,便成了Christopher至為關注的主題。


既然現代人際關係容易令人失望,寵物的陪伴就變得更為重要。因此本身養了一隻八哥狗的Christopher,亦經常在畫作中表現對動物的愛心,簡單幾筆已經可以將寵物天真無邪的一面完全展現。正因為Christopher簡樸的畫風可以完美詮釋生活中的不同場景,所以吸引了眾多品牌邀請合作,包括Converse、SONY、Airbnb與《New York Times》等等,令他近年人氣急升,甚至愈來愈多紋身愛好者將他的作品紋上身,令插畫多添一重意義。

Instagram / ChristopherDeLorenzo
Website / http://www.chrisdelorenzo.com/


 

IMG_0316.jpg

平山昌尚
Hea畫都可以好有深度

第一次見到神戶藝術家兼插畫家平山昌尚(HIMAA)的作品,相信好多人都感覺非常無厘頭,因為他辨識度超高的黑白創作,界乎抽象與具象之間,以小畫家級的簡單線條配合笨拙的筆觸,畫出既似兒童畫又似隨性塗鴉般的作品,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不明所以。雖然如此,他卻與BEAMS合作推出過服飾,亦替流行雜誌《Popeye》畫過封面,更吸引到瑞士獨立出版社Neives邀請發行過多本zines。近年他在日本與國外辦過多次個人展覽,於歐美各地的藝術書展中也大受歡迎。


與其他插畫家相比,HIMAA的作品風格似乎是最隨意的。不過,他的創作過程其實絕不馬虎。每次畫畫時他都習慣先在原稿紙上反覆練習,直至以最簡單的線條畫出心目中的事物,才正式在美術紙上下筆。正正因為這樣,觀眾可以投入更多想像力解讀HIMAA別樹一幟筆觸下的作品,反而成為了一次與自我對話的機會,並引領讀者反思藝術多樣化的表達手法,這亦是HIMAA最希望達到的效果。

Instagram / masanaohirayama 
Website / http://www.himaa.cc/


Kim Su Jin
致社交恐懼症患者:you are not alone.

如果你為人內向,不愛社交,要同唔熟嘅朋友傾計甚至會有尷尬癌,咁你應該會對韓國插畫家Kim Sujin的作品好有共鳴。Sujin的作品畫風偏向率性簡約,線條並不細緻,而且大部分是用黑色墨水筆完成,她所用的畫紙亦很隨心,有時是一張卡紙,有時是一張單據甚至是紙巾。單從作品來看,你可能會感覺Sujin的內心住了一位非常喜歡與自己對話,或是擁有一班imaginary friends的小朋友。作品主角的樣子多是呆呆笨笨的,而題材卻多是關於生活上的無奈事,例如與工作壓力大、與同事相處不來等等,看著看著覺得成年人的世界真的令人心很累。


不過,幽默的Sujin總有方法氹自己(和讀者)開心,尤其是她為每幅插畫配上貼切的標題,都會為作品添上莫明的喜感,就好似一邊為悶悶不樂的自己打氣,一邊為讀者送上源源不絕的治癒感。現時已經移居到東京的Sujin,雖然仍未能成為全職插畫家,不過她還是努力在不同媒界上展現她的創意,過去除了推出過zine外,亦製作過陶瓷公仔,以及與台北荒花書店合辦過展覽,將來應該會成為獨立出版界非常備受關注的一員。

Instagram / kimmsujin
Website / https://cargocollective.com/kimmsujin


IMG_0332

Brainretal
懷念低科技貼地時代

接連認識過幾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黑白插畫家,大家有冇諗過其實香港創作人的出品,都一樣可以好出色?就如由三位本地設計師Kevin、Roger同Chu組成的Brainrental,就以糅合漫畫風的黑白畫作,描繪城市人被科技過份佔據的生活。當中最點題之作,可算是三人創作的虛擬人物Brian,他拿著智能電話的雙手從雙眼中伸出,道出現代人機不離手,多以電話代替肉眼來觀察世界的習慣,頗具諷刺意味。後來Brainrental甚至將Brain製作成figure公仔,算是由插畫界進軍玩具界的小突破。

雖然Brainrental不打算以繽紛色彩來吸引讀者眼球,不過畫中鮮明的主題與豐富的細節,依然非常值得大家花時間慢慢睇。三位主腦除了於網上發布作品外,亦喜歡製作紙本刊物,所以早於4年前已經推出過兩本zines,分別是刻畫本地社區中的小人物的《Searching for My Disappeared Hands》,以及有關在科技世界漫遊故事的《The Roamers》。此外,他們亦樂於嘗試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過往合作過的品牌和單位包括HERMES、Vans及PMQ等。其中為NIKE辦公室設計的藝術裝置亦一樣融入了黑白元素,在多個鞋盒拼湊成的Nike Swoosh之內,仔細地建構出他們眼中的香港,當中不乏霓虹燈牌、竹棚等充滿本土特色的景物。似乎撇開虛無的創新科技,他們也很擅長以實在的方式展現城市的獨特美感啊!

Instagram / brainrental 
Website / http://brainrental-lab.com/

IMG_0324.jpg


TEXT/ R・PHOTO/ MARIE ANSON, 部分相片來自各創作人之社交平台・SPECIAL THANKS / INKUU STUDIO, Brainrental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