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煩
珍惜香港這個家

香港反修例運動由開始至今將近九個月,社會撕裂從未停止,滿以為疫情下的氣氛會給稍稍紓緩,但標誌著抗爭者決心的傘陣於上個週末又再出現。室外打得頭崩額裂,室內亦不見得可以安安樂樂,無數家庭因為成員間的政見立場出現分歧,導致彼此不和,甚至敵對的情況出現,有人吵鬧終日,有人有家歸不得,總之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年輕女作家陳煩,修畢浸大傳理學院中文新聞系之後,沒有理所當然的走去當記者,反而選擇閉門造車成為網絡作家,自此以文字創作為職業。陳煩從高登成名,由《我投胎前冇飲到孟婆湯》到《情敵勸退師》,其足跡踏遍網絡、紙本書籍及話劇舞臺,年多前開始於網絡小說平台發表輕鬆幽默的《全家覆》,然而在搞笑背後,陳煩一家似乎未能如故事中的角色那樣,面對代溝仍能談笑風生……。

IMG_4510IMG_4576

唔想重覆爭吵,情願搬出去

陳煩曾於自己的 Facebook 專頁提及其家人,表達對「深藍」父親的失望之情,大家雖不至於反目,但就算是同檯吃飯也食不下嚥。事隔數月,這段關係又有否改變?「因為我覺得同父母有太多磨擦,而每次爭吵完又會內疚,亦開始代入佢哋嘅角度諗點解會咁擔憂,我都唔想不斷重覆爭吵,想繼續同佢哋維持一個良好嘅關係,所以情願自己搬出去,住遠啲關係可能會好返啲。」

為了減少磨擦,陳煩決定暫別這個教導她做人要正直善良的地方:「我都係揾到地方先同佢哋講,但我冇講過搬出去係特別為咗唔想再鬧交,只係用好多唔同嘅藉口,例如話我都咁大個、想有多啲空間創作呀咁,我唔知佢哋內心其實知唔知個主因係乜,但大家都再冇討論,咁我就搬出去。」要霎時間決定離開自小長大的地方,談何容易?「喺政治方面,大家嘅觀點與角度不能融合,於是而家我哋所採取嘅策略係,大家唔去觸碰嗰一部分嘅大家。」

衝突來自不理解、擔心、怯懦與盲從

據陳煩所述,就如很多家庭一樣,作為一家之主,陳爸爸的學歷不高,屬於勞動階層:「所以我覺得,佢後生嘅時候好辛苦咁捱到有層樓、有個家,叫做有個穩定嘅生活,嚟到呢個年紀,好驚有任何令佢哋控制唔到、唔了解嘅嘢會動搖咗佢哋咁辛苦得返嚟嘅嘢,會喺不求甚解嘅情況下反對任何改變。」

陳煩與家人發生衝突的原因,又是否只源於父母對社會狀況的不理解?「有一次媽咪同我傾咗好耐,佢話佢好驚,因為佢返工嗰度,對面嗰間舖就係美心,佢見住成班黑衣人拎住啲鐵通、鐵鎚打爆啲玻璃,佢話佢喺舖頭度驚到成個人震晒,咁我又明,一個女人,佢自己一個喺舖頭見到依個場面,佢又唔了解係咩事,咁佢就覺得嗰班人真係暴徒。」以為經過解釋,結果就會變得不一樣,但事實卻非如此:「我有再解釋返俾媽咪聽,係因為咁咁咁,所以導致有咁嘅結果,班示威者唔係盲目咁破壞…… 我問佢,咁點解班示威者冇去搞你哋間舖頭?嗰一刻佢沉默咗,但其實都動搖唔到佢,佢仍然覺得嗰班人係咁樣,所以我覺得佢哋嘅恐懼係嚟自對事情嘅唔了解,而佢哋亦都唔想去了解。」

不願意面對真相,他們同時亦擺脫不了傳統倫理關係的枷鎖:「好多時撕裂係嚟自大家對事情嘅排位唔一樣,譬如有日我同阿爸鬧完交走咗去,咁之後媽咪就會在意點解我會咁同阿爸講嘢,但我在意嘅反而係點解我哋有呢個爭執,佢哋永遠唔會去了解件事係乜,只會覺得做女嘅就唔應該頂撞父母。」

陳煩有位比她年輕十幾歲、感情要好的弟弟,今年就讀中六:「我冇同細佬特別講太多嘢,只係同佢講如果真係要出去就嗌埋我,但佢都唔係會去得好前,只係喺學校拉下人鏈,所以我都放心,但有時都會問佢對呢件事有咩睇法,佢話啲阿 sir 都會偷偷地喺課室講下,咁我大概知道佢行緊條方向正確嘅路,又冇去到太前去衝嘅話……」她停頓了一會,吸了口氣:「好彩我唔使面對呢樣嘢,喺某程度上我係明我媽咪點諗,即係如果只係自己就好冇所謂㗎嘛,我唔係話我可以去死,但如果真係拉咗我嘅話,咁 ok 囉認命囉,而我相信我唔會因為有案底而冇人再揾我做嘢,但去到身邊一個你好 care、比較弱小嘅角色嘅時候,你就會為佢諗好多好多嘢,好擔心佢嘅安危,所以我有時明白屋企人點諗,但同時佢哋又唔係純粹擔心,亦都有怯懦同盲目服從夾雜咗喺入面。」

IMG_4705

再次珍惜相處時光

搬離老家的幾個月,陳煩又有甚麼新的感受?「好神奇地同佢哋嘅關係好咗,而家通常都係每星期逢禮拜六或日返去一次,大家都好似好珍惜嗰幾個鐘嘅見面時間,即係知你返嚟就會煮好多餸。以前我都算係最典型嗰啲衰女,一返到屋企就走入房,而家就變咗就算我幾唔樂意都好,我都會坐喺梳化陪佢哋睇一陣 TVB。」更意外的,是陳爸爸在細節上對女兒的尊重:「有時阿爸會喺我返嚟之前特登將個電視轉咗去 NowTV,平時一定唔會咁,佢做咗呢個好微細同窩心嘅讓步,令我覺得大家嘅關係好咗。」

關於搬屋,陳煩還有另一個小故事:「我隻貓叫麻瓜,開頭嗰陣阿爸係唔俾我養嘅,我就話我只係喺房養,唔會俾佢走出嚟,但養咗一陣之後,麻瓜就已經好快咁俘虜咗佢哋…… 」訪問期間,陳煩雖然戴著口罩,但說到這裡,通紅的雙眼像在告訴我們她有多難過:「阿爸每朝天未光就要返工,據媽咪所講,佢每日出門口之前都會抱下麻瓜,我聽到之後就覺得好難受。」原來在陳煩決定搬家的時候,陳爸爸曾經要求她把麻瓜留下:「佢已經同個女嘅關係唔係咁好,個女要搬走,跟住佢又咁錫隻貓,但個女又要帶埋隻貓走喎…… 個心會好唔舒服,但係你要我擺低麻瓜呢,又唔得喎,因為佢哋並唔真係識得照顧麻瓜,即係如果麻瓜有病唔舒服呀咁,佢哋未必會知,但可能呢個只係我嘅藉口,我要說服我自己帶麻瓜走。」

有家人支持的孩子最幸福 (任性)

回想當初,在反修例運動之前,他們一家又是怎樣相處?「我啱啱大學畢業嗰陣,唔想咁快出嚟做嘢,想花多啲時間集中寫故事…… 對於正常人嚟講,一畢業又唔揾嘢做,自己匿埋喺屋企寫嘢係好古怪㗎嘛,但我父母係完全冇催逼我,佢哋話你想休息咪休息下囉,我屋企並唔係富裕,只係好普通好普通嘅家庭,所以我覺得屋企人係好支持我去創作,而呢樣嘢並唔係人人都有。」父母會閱讀你的作品嗎?「佢哋知道我係『陳煩』,但有冇真係逐隻字逐隻字睇就唔知,我亦都唔好意思去問佢哋,但每次我出書嘅時候,阿媽都會去書店買幾本,只係擺喺度咋喎,都唔知買嚟做乜。」

對於每個創作人來說,得到家人的支持並非必然的事,在沒有家庭壓力之下,陳煩又是如何投身作家行列?「初時上網寫嘢,好好彩嗰陣反應唔錯,咁就有啲出版社 PM 我,咁其中一間就係『白卷』啦,傾完之後覺得各樣都 OK,咁就同老闆林日曦見面,過程當中佢哋知道我啱啱畢業未揾嘢做,咁林日曦就話『白卷』而家爭個編輯,問我有冇興趣,係非常之咁 casual 嘅,咁我就話好吖然後就加入咗佢哋,負責文字創作同編輯校對嘅工作。」

在「白卷」待了兩年,雖然非常開心,但陳煩畢竟年輕,還是想試試其他工作環境:「離開咗『白卷』之後,去咗某傳統出版社做,發覺真係好唔啱,因為『白卷』同傳統出版社係完全兩回事…… 真係覺得太悶嘞,佢哋係嗰種打卡制度啦,office 靜啦,係好傳統好專業嗰種,做咗好短時間就覺得唔適合,又適逢當時『tbc…』揾我,所以就去咗 『tbc…』。」

從高登到歌劇院

工作環境轉變了,相比於當日可以自主地在高登寫作,現在的創作空間可有給收窄了?「佢哋唔會話指定呢個題目要我寫,而係話我知佢哋想我寫個長嘅故事,係長期連載嘅,咁就寫咗《全家覆》,都維持咗年幾兩年,跟住佢哋話需要個愛情故事,十𡃁廿集當一個 package 咁推出,咁我就寫咗《情敵勸退師》。通常都係佢哋有一個好細嘅要求,但其實係好自由嘅,我可以有一個好大嘅創作空間,然後就自己去加工去變成一個咁樣嘅東西囉,佢哋唔會實質控制我寫啲咩。」

言談之間,知道陳煩並非身處一個非常熱情、勇於溝通的家庭,對於創作輕鬆搞笑的《全家覆》難度會很高嗎?「我以前唔識寫呢類搞笑嘢,成日都係寫啲認真嘢,而我本身係鍾意睇傳統嘅文學小說,所以由一種我睇開嘅書變到網絡上嘅小說,其實我都係學習咗其他人先寫到,然後由網上小說再到寫搞笑嘅嘢,都係一種新嘅嘗試,所以係咪好難呢?又唔係,畢竟我唔係寫咗啲咩傑作出嚟,但係都要諗過度過。」有從現實中取得靈感嗎?「冇㗎,咁《全家覆》係一個好溫罄好幽默嘅屋企嚟㗎嘛,而啱啱你聽到我屋企其實唔係咁,只係觀察到其他人,聽其他人嘅屋企係點樣,譬如第一集講有位朋友喺佢媽咪過咗身之後先發現佢有 Facebook,呢個係真嘅,但其餘九成都係創作出嚟。」

從網絡轉戰到劇場,《情敵勸退師》被搬上話劇舞臺,由蔡卓妍和卓韻芝主演:「因為『tbc…』本身除咗係一隻 app 之外,佢哋最想 achieve 到嘅一樣嘢就係賣劇本。我只係負責寫個故仔,咁個版權就係由佢哋幫我揾其他人合作,其實我都唔知點解最後會揀咗《情敵勸退師》,可能愛情嘅題材始終唔會過時,然後又可能故事中嘅職業又比較戲劇性啲啦,大家又唔係咁熟識,再加上少少運氣,最後就可以賣到出去。」

回看陳煩的創作路,除了本身有足夠的實力外,她亦往往能在適當的時刻作出正確的決定,並曾經兩度遇上伯樂 – 「白卷」的林日曦與「tbc…」的林若寧,這令本非池中物的她,走起路來都比別人順暢。即如陳煩所述,林日曦和林若寧就好比自己的兩位哥哥,適時教導適時幫忙,多年來對她照顧有加,給她信心繼續向前進發,而當然,如果沒有當初家人的支持,陳煩的際遇也許會很不一樣。

IMG_4748以為作家只愛看滿佈文字的書?訪問當天,陳煩隨身帶著的是《進擊的巨人》漫畫,所以話呢個世界好多嘢估佢唔到。


Text/ 陳書・photo/MARIE ANSON・special thanks / Book B@ bookbhk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