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幹嘛? 宅編私心推薦﹗
十套以「家」為題的光影傑作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乖乖待在家似乎是最好的防疫措施。除了自律地工作和學習,宅在家還可以幹嘛?隨著宅男宅女人數激增,網絡生活已成為大家的日常生活,網上購物、聊天、打機、煲劇……一點也不無聊!想宅在家也過得有意義?不如找些意味深長的電影慢慢煲。

「家」字淺白易寫,涵義卻廣闊深遠,當中可以盛載着千絲萬縷的糾結、滲雜家人的牽絆、大大小小的責任、無法言語的親密、撕心裂肺的角力,五味紛陳;又有幾多次的離開倒頭來是為了再回來,兜兜轉轉才發現「尋家」乃是窮一生的課題。也正因為這些複雜的層次面向,才讓「家」這主題一直成為不少雋永光影的主題。喜愛流連電影院或宅在家的小編,今回嚴選十套私心電影傑作,從不同角度探討「家」的意義,讓光影成為縮時探索和體驗現實複雜情感的媒介,不要將電影當作淺薄庸俗的娛樂。

Pick 01
《Marriage Story》(《婚姻故事》) 2019

離婚,量度一紙婚姻重量之始

導演Noah Baumbach 以自己和前妻以離婚作結的婚姻為藍圖,創作出Netflix 重磅作品《Marriage Story》,赤裸裸血淋淋地透過離婚來講婚姻,加上 Scarlett Johansson 以及 Adam Driver 的到位演出,還有如出自 Woody Allen 劇本的精妙對白,無疑是近年最佳的兩性電影之一。從紐約到洛杉磯,由一見鍾情到咬牙切齒,幾許甜蜜就這樣幻滅於離婚之中,一場撕心裂肺之旅由此展開,曾經在婚姻中有多忍讓到離婚時就有多狠毒,而在婚姻中有多自私在離婚時也就有多困迫。兩位主角經營婚姻失敗,更折騰的是二人還要共同好好的經營離婚,而導演透過將兩個人的想法細膩地呈現,更賦予了兩個角色鮮活的生命力,觀眾隨着觀影也會明白到這不是甚麼正邪對立,同時沉醉於二人最真實的情感反應。


Pick 02
《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傷失的情歌》)2012

濃濃音樂元素伴隨家庭覆滅

不少人認同《Marriage Story》跟《Blue Valentine》(《有人喜歡藍》)在表達相近的中心思想,當然處理手法上《Blue Valentine》來得更撕心裂肺,而由Felix van Groeningen執導的比利時電影(《傷失的情歌》)就更偏向介乎於兩者之間。同樣講述最親密關係的分崩離析,《The Broken Circle Breakdown》加入了濃濃音樂元素,Bluegrass Music 貫穿全片的悲與喜,正如家人既可以是你生活的動力,同時也可以教人生不如死。亮麗的音樂場面結合非線性的叙事手法,同時重組出生命最動人的愛與痛徹骨髓的絕望,結尾一場要哭着笑的音樂表演,讓人久久不能釋懷。


Pick 03
《橫山家之味》(《歩いても歩いても》)2008

現代東京物語,人生最大課題來自至親

要選以「家」為題的電影,當中總不可以沒有一套是枝裕和的作品吧﹖有安藤櫻演出的《小偷家族》、早年棒紅了柳樂優彌的 《誰知赤子心》都是當中的雋永傑作,然而《橫山家之味》(或譯作《步履不停》)更可說是一套千禧年代版本的《東京物語》。故事始於阿部寛飾演的二兒子帶著妻兒回鄉探望父母,好比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中兩老前往東京探望兒女, 而這麼一個日常偶爾帶着尷尬和煩厭出席親戚聚會的平常設定,也成為了導演探討作為人兒女如何面對父母期許的試驗場。幾多失落的期許、多少次的欲言又止,造成了幾多人窮一生也始終無法掙開的結,畢竟人生的最大課題,總來自至親。


Pick 04
《Little Miss Sunshine》(《陽光小小姐》) 2006

全家踏上瘋狂的公路治癒旅程

以上接連三套推介都在描繪某程度上的家庭失能,步調難免沉重,但其實即使是失能家庭題材的電影偶爾也可以讓人開懷大笑,Jonathan Dayton 及Valerie Faris執導的
《Little Miss Sunshine》(陽光小小姐)就正是這種異數。角色設定本身已經非常攞命,可愛的 Abigail Breslin(今天已成為性感尤物)有一個吸毒的爺爺、教授成功課程的失敗者父親、達成夢想前不會開口說話的哥哥、自殺不遂的同性戀舅父、一位正常的母親,共同開始一次突如其來的 road trip,成就了一套奇芭公路電影,一家人各自背負上的傷痛,也在這趟治癒旅程中得到療癒。


Pick 05
《菊次郎の夏》(《きくじろうなつ》)1999

沒有血緣牽絆卻是溫情洋溢

北野武的黑幫片向來多支持者,但在極具個人風格的暴力美學以外,由他執導的好些溫情劇情片種,可是更引人入勝,《菊次郎の夏》就是其中一例。故事講述自幼喪父的小學三年級生正男要一個人去愛知縣豐橋市看望母親,而北野武飾演那遊手好閒的流氓則因妻子所托被逼着要跟這小伙子一同踏上尋母之途。結果旅費第一天就被北野武輸光了,最後找到母親後的結果也是讓小男孩失望的,然而一老一嫩的兩個陌生人卻像在透過這次旅程,互相拍拍對方身些的塵土,沒帶血緣牽絆,卻是溫情洋溢,暖熱人心,同時也讓人見識到北野武那無賴的溫柔。


Pick 06
《Dogtooth》(《狗牙》)2009

以家比國,極權遊戲下出現不速之客

有想過如果你對世界的所有認知都來自父母,這會是一件災難性的事嗎﹖ Yorgos Lanthimos執導的希臘電影《Dogtooth》就是這樣的一個警世故事,在一個看來體面的家庭中,三個子女卻是從出生就被困於家中,從未踏出家門半步。父母為兒女編造了一個充滿危險的外界,同時父親也是唯一可以駕車到外面去的人,以為家中打點及控制一切。直到有一晚,他請來自己公司的女員工以為兒子解決性需要, 沒料到這個外來人卻成為了讓這極權家庭崩塌的起點⋯⋯其實電影中將家庭比喻為極權政權的意味呼之欲出,那個外來的不速之客也正好比自由思想的火種,提醒我們多少家庭悲劇都由長期的默默忍受而成就以外,同樣面對極權機器的強硬壓逼,也定必要保持批判,拋開恐懼,如同電影中的犬齒脫落。


Pick 07
《The Tree of Life》(《生命樹》)2011

絕美影像透視家庭命題

作為 2011 年康城影展的最高榮譽金棕櫚大獎得主,《The Tree of Life》可說是名導 Terrence Malick 的巔峰之作,在電影中大膽拋開了傳統叙事結構,更甚至是放棄了過往對「說故事」的理解,改為透過美不勝收的影像和視覺感官衝擊,讓觀眾更立體地感受到生命的複雜層次,以及生命與生命之間又是如何透過「家」的連結,而將人生課題延續。《The Tree of Life》是一部宏大而令人着迷的作品,其宏大在於透過嶄新的電影語言,深刻呈現難以名狀卻你我總感到似層相識的糾結情感,而攝影部分更美得教人感動,負責攝影的 Emmanuel Lubezki 實在功不可沒。


Pick 08
《一一》(《A one and a two》)2000

這不是電影,是人生

《一一》的意義超越了電影本身,沒有令人眩目的鏡頭或是驚喜的叙事手法,卻能讓觀眾完全代入,恍如用角色的身體多活一次人生。而《一一》作為楊德昌導演的最佳作品(個人認為),就從基本的家庭單位出發,透過片中不同年齡、性格的角色,來呈現無數個你我她都會有同感的困惑與覺悟。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課題,而電影也沒有急於要去解答,正如現實中我們也很多問題還未找到答案。《一一》的劇情從一個婚禮開始,到一個葬禮結束,象徵人生過程,那些苦澀、美麗與哀愁,總要由自己好好心領神會。


Pick 09
《American Beauty》(《美麗有罪》)1999

剖開中產家庭潛藏病態

《American Beauty》上映時的香港譯名為《美麗有罪》,實在讓不少原本會喜歡這電影的觀眾敬而遠之,誤以為是一套沒頭沒腦的商業片,冷不防戲名所謂的「Beauty」卻是對虛偽現實的嘲諷,而《American Beauty》 也就是一把剖開美國中產家庭社會潛藏病態的利刃。電影故事圍繞一家三口:中年危機又戀上女兒同學的父親、紅杏出牆又事業失意的母親、與性情古怪的男友在討論要殺掉自己父親的女兒,而那男友本身又痛恨自己那退役軍人父親⋯⋯讓大家看着一個貌似得體的中產家庭一步一步走向崩裂,最後的高潮結局戲更是可一不可再。電影上映至今已有 20 個年頭,早前重看仍覺神采飛揚,然而擔綱演出的好戲之人 Kevin Spacey 卻已是醜聞纏身,成為了這套電影的一大污點。


Pick 10
《Volver》 《浮花》 2006

女性群戲演活「回家」真義

《Volver》是西班牙大導艾慕杜華繼《論盡我阿媽》後另一套獻給天下女性的作品,當年康城影展片中六位女演員一同拿下最佳女主角獎的震撼仍瀝瀝在目,更一舉奪得最佳劇本。片名 Volver 在西班牙語中意指「to return」,也是本片的核心,一群堅忍的女性經歷幾多的誤解與傷痛,一生於謊言、誤會和尷尬中掙扎,然而最後終於在家人之間得到諒解與寬容,多年的離家出走,原來就為了今天的重逢與團聚。艾慕杜華為劇情鋪墊下來的每一個線索,都落在恰到好處又有點出乎意料的地方,讓「離開是為了再回來」的故事不再流於俗套商業,透過無懈可擊的劇本探究「回家」這命題。


text / Omreg・photo / 網上圖片・design / Chan Sh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