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生活質素嘅好𢯊女子,家中或辦公室總要有一、兩件手造陶瓷食器坐鎮,因為手造陶瓷食器不但能提升用餐時的質素,也能瞬間令空間、個人散發出獨特的氣質!筆者曾在台北生活,在當地學習陶瓷數年,近日來自台灣的森雨制陶的森雨老師來港舉行展覽,就藉今次見面機會,讓我這個不專業的食器評論員,主觀地介紹一下「森雨制陶」手造陶瓷食器的魅力吧﹗
手造陶瓷食器燒出來後的顏色每件都會是獨一無二。Teapot $600-$898
陶瓷其實是使用「礦土」(左邊是原土),俗稱「泥」加熱燒成的作品(右邊是上色及燒製後效果)。
來自台灣的「森雨制陶」工作室由劉森雨主理,這次來到香港辦展覽,是森雨首次在台灣以外舉行的展覽。本地小店SOIL 特意選來了一些生活漆器來配以森雨的陶作,希望展示讓手工藝重回現代人的生活中,而再不是遙不可及。
有去過台北北投泡溫泉的朋友,應該知道北投是位於陽明山系火山帶,火山岩或熔岩冷卻之後,就會變成火成岩,這些土被稱為陶土便可以用來造陶瓷,所以從前的北投是台灣造陶重地。因為是泥土,所以可塑性很大,初學者以手掐也可以做出作品。森雨制陶的作品則是以「拉坯」手法而成(《人鬼情未了》那種機器呀~),濕潤的陶土經過攝氏1,000-2,000度高溫燒焗後,當中的水分會被蒸發掉,所以成品會比拉坯時收縮一點,縮小多少?就取決於燒焗溫度及時間掌握,以及不同含量的陶土使用技巧之一。
壺蓋跟壺身完美配合,才是好的茶壺。
米芝蓮二星餐廳指定器具
茶壺,通常是入手茶杯、盤子後的第三件陶瓷品,但茶壺的製作易學難精,剛才說過陶土燒製後會「縮水」,所以茶壺蓋跟茶壺身,能否完美配合,就是手工的展現!生雖然森雨先生年屆58歲才開始學習陶藝,但他在退休後即成立森雨制陶工作室,每天5時起床開始製作陶瓷作品,他說:「同一款設計的食器最少造二百件,才可說得上掌握當中技巧。」森雨制陶食器設計簡樸,重視當中的整體完成度的配合。難怪來自日本東京的米芝蓮二星餐廳「Florilege」,在台北剛開幕的新店「logy」也特別訂制森雨制陶的食器,正是因為店主喜歡森雨先生作品當中的穩定度及簡樸。
這個茶葉壺,也可以是咖啡豆容器,手作的蓋及瓶身配合天衣無縫。Tea caddy $300-$800@
鐵黑釉、灰釉、平光白釉顏料使用的效果,更有特色。 Saucer $120@ (左至右)
為陶瓷上「釉」,就是上顏色
陶土會因為含有不同的礦物質而令成品產生不同「顏色」,但顏色可以由「上釉」決定,森雨制陶主要用上鐵黑釉、灰釉、平光白釉的顏料,左邊的鐵黑釉含有20%鐵質,所以燒成後,作品會帶有閃爍銀白點綴;灰釉中加入中25%以上灰燼,有著柴火燒出的感覺;而最右邊的作品則是陶土本身的顏色,上了平光釉,沒有特別顏色,但在平滑無亮光的釉中的加入了鐵,燒出的作品有著點點鐵斑。
是我太「論盡」嗎?為何斟茶時總是倒到一桌也是水?
拉坯或手捏陶瓷茶壺,最難是「角度」及「水平」,如上圖的中線很重要,手作茶壺的高低層次可看這中線,是不是對稱,也包括茶壺嘴跟壺身的高度是不是水平,太矮或太高作為一般茶壺也不合適,森雨制陶的茶壺每個都是完美平衡,倒水時不會從壺蓋滲水。森雨茶壺另一特色要看壺蓋,全都是平坦設計,貫徹了品牌簡樸,專注於手工上的宗旨,也大大增加了食器的禪意。
森雨先生,其實是咖啡愛好者,作品當中這小壺用途很多,不但可以分載熱茶、熱奶,也可以成為花器、咖啡杯,就讓手作陶瓷食器的美好世界進入生活吧﹗Jug $350-450@
森雨先生:「有一種器物,你一見到就會有一股親切感,除了想要擁有,也會親膩的每天使用,讓手痕與時間積累在器物上。」
展覽詳情:
SOIL 土壤文創 x a woo pottery 森雨制陶
地址: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 A座 S307室
日期:即日起至2019年1月20日
時間:12:30 –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