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黑白之間 – 前線女記者(一)
獨立記者Amy Ip ︰「黑白是真與假,只有真相是良知。」

IMG_5034

資深傳媒人呂秉權早前接受訪問時談及新聞自由,到底新聞自由是什麼?呂︰「新聞自由係容許記者、公民記者、Freelance記者去採訪,甚至拍紀錄片嘅人採訪,一個普通市民去採訪之後發稿,都可以有咁樣嘅自由。」香港是文明社會之基石,就是新聞自由。

咁點解今時今日記者身份會引起爭議,甚至有「黑記」之稱,記者也有黑白之分?到底站在前線的記者,看到的是黑還是白?女記者在猶如戰場的社會運動現場,應該帶什麼裝備採訪?好𢯊找來三位不同年齡及背景的前線女記者,分享這動盪的數月經歷了什麼大事小事趣事難忘事,以及陪著她們闖進「戰場」的裝備。好𢯊女子不拘小節,但卻關心社會大事,香港需要前線記者,因為我們需要真相。

IMG_5080

自由身記者Amy Ip
愈危險嘅地方愈要去,完咗做戰地記者嘅心願

數月來香港發生了很多事,有人話要珍惜香港這個家,止暴制亂,香港才能得救。其實反修例運動的觸發點,正正是因為香港人珍惜這個家。數月以來,在示威者與警察之間的前線記者,亦成為焦點之一。今回好𢯊找來自6月9日起已頻頻在前線工作的自由身記者Amy Ip接受訪問,在全民怕被起底的年代,無遮無掩,坦蕩蕩地講出數月來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她的勇敢,我們不是第一次見,感恩在最壞的時代遇上好𢯊記者。

今年3x歲的Amy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主修電影,畢業後曾於港台工作,負責拍攝不同的節目及劇集。五年前的一場雨傘革命,是她成為新聞工作者的轉捩點。Amy︰「五年前本來仲係電影製片,但係雨傘革命開始嗰陣我就轉咗做local producer,專為外國媒體工作,一直做到依家。除咗做producer,亦會做採訪、報道等工作。」Amy關注的題材主要聚焦於本土文化議題,如SEN學童(特殊教育需要)、藥房貓、朗豪坊對面寫大字的伯伯等等。在反修例運動期間,Amy的角色是local producer,負責為外國媒體安排來港採訪的細節,進行訪問及翻譯,當中包括澳洲的ABC(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卡塔爾的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英國的Sky News、美國的CNN等等。

外國傳媒會請保安保護記者

 經過數個月時間的發酵,面對催淚彈變成了市民的日常,基於部分記者及攝影師在採訪時受傷,為了好好保護自己,記者們的裝備亦愈來愈「勁」,雙濾罐「豬咀」在示威現場已成為家常便飯,回想6月9日當天,Amy指當時只帶了N95口罩:「當日的裝扮是少少stylish的outdoor服飾,記得嗰日仲有警察同我講笑話『小姐乜你著得咁靚﹗』其實當日已經意識到6月12日會有大事發生,於是周圍去買頭盔等裝備,買咗個三百幾蚊嘅War game頭盔俾攝影師們,但佢哋個個都覺得我over咗,又話好麻煩、好重!我自己就搵返2014年雨傘運動嗰陣留低嘅頭盔嚟用,自從6月16日開始我已經係full gear上陣,一定會戴full mask及頭盔。去到七月底,因為局勢愈來愈危險,某些外媒會為拍攝團隊提供security guard(保安員),陪伴拍攝團隊到現場以保障記者安全,並判斷何時需要撒退。佢哋通常係退休軍人,手臂仲粗過我條頸。」

IMG_5312.jpg

愈危險嘅地方愈要去,無諗過縮

當示威衝突現場成為生活日常,會否習以為常?還有最難忘的時刻嗎?Amy:「728真係有做戰地記者嘅感覺,當日同隊cam man(攝影師)被催淚彈擊中袴下,因為溫度非常高,佢即刻跑去較安全嘅地方將大量水倒入褲降溫。警方當時又再次推進及發射催淚彈,嗰次係第一次有警方特登向記者射催淚彈嘅感覺,同時覺得自己完咗做戰地記者嘅心願。」當採訪現場變成戰場,可曾有退縮的念頭?Amy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愈危險嘅地方愈要去!」明知道危險,家人有沒有擔心?Amy:「我train咗阿媽十幾年,因為自己讀書時期已經常參加社運,十年前反高鐵時就試過被抬走,所以阿媽已經習慣,知道控制唔到呢個女。」

Amy前線裝備檢閱

IMG_5335.jpg

由催淚彈到布袋彈、橡膠子彈以及汽油彈、水炮車……前線記者遊走於警方與示威者之間,在槍林彈雨中穿梭,除了頭盔、眼罩、口罩、面罩、反光衣、相機、電池這些基本裝備外,到底女記者們還會帶備甚麼到現場?話晒都係女仔,戴上gear之後會否不忙扮靚呢?

採訪當日,我們要求Amy以平日在前線工作的衣著打扮現身。「平日到前線工作就係好似今日咁,T恤、冰袖,長褲及行山鞋,而且一定會帶備毛巾仔、替換衫、通風雨褸等以備不時之需。不過最重要係唔好著黑色,各大媒體對於衣著顏色都有指示,一定唔會著黑色,因為黑色係一個political statement。」Amy說。

Mooncup真係好重要

 「唔帶多餘嘢」及「環保」是Amy準備裝備的準則,所以沒有為了扮靚而帶的化妝護膚品,隨之而來的是不同功效的藥物,生理鹽水與哮喘藥自然少不了,「之前有好心人送咗好多Pepper spray relieve gel(胡椒噴霧紓緩啫喱)俾記協,所以我都拎咗啲走,仲有做自然療法嘅朋友送嘅精油,可以用嚟紓緩肚痾。」說到必備之物,Amy突然興奮地說道:「好重要,我一定要講呢件事!」她從袋中取出了一個細小的索袋,入面放的是mooncup (月亮杯)。Amy強調mooncup真係好重要︰「我五年前開始用mooncup,當時因為環保所以用,之後發現好舒服,用完返唔到轉頭,我接受唔到有M巾嘅日子。如果香港發生咩事要走難嘅話,除咗銀包同電話,我一定會拎mooncup走!」細看Amy的裝備,會發現她是位環保人士,除了以mooncup代替衛生巾,她亦會盡量避免使用即棄用品,所以必會隨身帶備可摺疊式水樽、咖啡杯、食物袋等等。

吸得催淚煙多皮膚好咗?

經過多月的反修例運動,有人會戲言「無食過催淚煙唔好話自己係香港人」,根據很多不同報告指出,吸入或接觸催淚煙會危害身體健康,網上甚至有傳聞說警方使用過期或中國製的催淚彈,令很多人開始擔心身體健康,女士們更憂慮皮膚因而變差。問到Amy頻頻到前線採訪,這幾個月的身體狀況時,她竟表示:「吸得多皮膚反而好咗!本身我有濕疹,本來都會擔心催淚煙嘅影響,但係最近睇中醫話我皮膚好咗,可能因為痾得多。」明顯聽得出Amy只是在苦中作樂,因她隨即補充︰「其實我哋好多行家都懷疑因吸入過多催淚煙而長期肚瀉、咽喉痛,甚至經期紊亂或變黑。」筆者亦曾不幸地吸過催淚煙,人生第一次有快要窒息的感覺,諗起都傷感。

IMG_5113.jpg除了容得下較大型裝備如頭盔、面罩的背包,還需帶備貼身的小型body bag,方便將緊急隨身物品如銀包、電話、記者證等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Amy頭上的head band其實亦是neck warmer,除了可保溫及保護頸部,同時亦可覆蓋耳鼻作掩護。

雖已穿上冰袖,但偶爾仍逃避不了瘀傷。(左)Amy「上gear」的動作純熟,因近日主力拍攝記錄片,因此一部專業的相機亦是必備之物。(右)

因每天背頭盔出街很bulky ,所以Amy於9 月初從德國訂了這個較輕便的摺疊式頭盔回來。

黑記白記,真記者vs假記者

 黑與白,是顏色,亦有人說是良知。Amy則認為黑白是真與假︰「我讀傳理系,傳理學院的院訓是『唯真為善』,這句說話經常在我心中重複,只有真相是良知,所以要報道真的事,有時在網上睇到假新聞或者係content farm都會覺得好嬲。」

好多人話記者不應該是新聞的主角,但在這數個月間,記者亦成為了大眾討論的對象。有人感謝記者走到最前報道真相,同時亦有人批評記者主觀偏頗,甚至質疑記者的身份,這些問題在數月間迅速發酵,不少前線記者更曾被稱為「黑記」又或者是「假記者」,Amy亦然。「試過帶住隊外國crew去北角採訪俾人話收咗錢,想打我哋同埋阻住鏡頭。有記者喺度就代表有事發生,自然無人welcome你,在運動發生之前,記者一向係不討喜嘅角色,俾人鬧係家常便飯。不過人哋愈唔想你睇到,先愈要採訪。」

新聞係是非黑白之源?Amy認為新聞是歷史書的初稿。「記者只能盡力記錄,一定唔可以包晒全部。有人問我有無見過人搶犯,我無見過就係無見過,你見過同我無見過無衝突,因為我嘅鏡頭只有一個angle。」在這個後真相時代,大家都非常渴求真相,但是否有圖就有真相呢?「所謂『有圖有真相』是一大謊言,比如說之前連各大媒體都有報道的『警察扔汽油彈』圖片,後已經被查證只是角度問題。真相是需要在不斷的自省及查證中提煉而成。黑白是真假沒錯,但很多事情的道德判斷不可能非黑即白,殺一個小朋友是不是一定萬惡呢?要是殺他是為了避免他受苦又會不會是善的一種?  這混亂的世道下大家都很想有一個『專業人士』指導世人,但我們不是聖人,有時我都不知道這世上是否真的有『真相』, 只能盡所能拍下事實(fact)。」除了感動,我無嘢補充。

喺是非黑白不分嘅世代,要多看多思考多自省多理解

在假新聞充斥的世代,無論政見如何,沒有人可以肯定誰是真記者?什麼是真相?Amy︰「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記者,只要能夠客觀地探討呢件事、又或者帶出一啲面貌,就已經可以係記者。記者唔係一個需要考牌嘅職業,如果要就變大陸㗎喇﹗雖然試過有emotional嘅時刻,有時會好想喊,好似612放催淚彈,心諗點解會咁樣?不過做嘢還做嘢,即使心情有起伏都唔會影響我嘅工作,做live一定要冷靜咁同newsroom講發生咩事。記者就是記錄者,但記錄事實以外尋求真相需要嘅係耐性和對一切嘅懷疑。有沒有假記者或黑記?我估一定有,可能會有啲為求達至目的而扭曲事實嘅記者。所以喺是非黑白不分嘅世代,我哋要好好鍛練自己嘅思辯力,多看多思考多自省多理解,才可能撥開迷霧找出真相,邁向全民公民記者的時代。」

IMG_5273.jpg

如果返唔到香港,我應該會喊!

反修列運動至今,對每一個香港人嚟講,無論係特首、警隊、示威者、市民、甚至是記者,都是一個大挑戰,因為不論是持續時間、規模及示威形式,都是前所未見的。「呢件事對前線記者而言係一個好大嘅challenge,因為大家都無經歷過。以前做新聞會有schedule,因為去得現場多,我哋心中會有個timetable,例如會知道12點開始清場。但依家無,因為依家不反對通知書未完就清場,有時外國啲crew會問等陣點,但其實我都唔知,而且係無人知,太多未知之數,工作上好大壓力,有時每晚都會發惡夢,個腦休息唔到,有啲朋友甚至有情緒病。」Amy說。

事到如今,你對整個運動有什麼看法?Amy︰「呢個運動令我諗咗好多嘢,其實我對呢件事係樂觀嘅,因為無論最後係咩結局,有involve喺入面嘅人對自身同埋社會都有更多想像,從而達至一個好結局。作為一個記者,如果有機會我最想訪問林鄭,想知道佢呢幾個月嘅心路歷程到底係點樣。有時喺記招望住林鄭個樣,都會諗到底佢內心諗緊咩?喺佢個位置上有咩難處?而佢又做過啲咩?希望佢唔好死於非命,以後有時間可以寫返個回憶錄,講返呢段時間發生過咩事。」傳聞參與過呢場運動就好難返上大陸,你驚唔驚?「以前有機會要返大陸做嘢,依家應該唔會俾我入境。我反而係驚返咗上去有一日返唔到香港,我應該會喊!無人想做難民,即使我有好多錢,我都只想返嚟呢個地方,呢度係我屋企嚟㗎嘛!」其實點止Amy,你我他都很珍惜香港這個家。

IMG_5378.jpg

延伸閱讀︰
【 黑白】
【站在黑白之間 – 前線女記者 (二) 新聞記者E ︰「是非黑白,視乎人內心把尺及標準。」】
【站在黑白之間- 前線女記者(三) 學生記者Sharon ︰「我想俾人知道事實,希望影到嘅嘢可以開啟發到人。」】


TEXT / CARMEN YIU, PHOEBE CHAN・PHOTO / MARIE ANSON・DESIGN / CHAN SH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