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導演Ridley Scott之名,未必是你琅琅上口的一位,不過 1979 年執導的電影 ALIEN《異形》,其是非黑白縈繞 了 40年 。雖然被稱為異形之父,可是除了第一集,其他續集他都沒有沾手。看著故事逐步變成雞肋始終意難平,2012 年打著驗明正貨的旗號執導了《PROMETHEUS》(普羅米修斯)續寫未說完的故事撥亂反正。
觀影者有沒有像發現隱藏多年真相的震撼 ? 又或是有感占士金馬倫版本的神話給破滅 ? 但肯定的是, Ridley Scott 多年後的反擊為自己的人生繪畫 Story board ,造成的迴響也是深沉長遠,令他近年在各界別都活躍起來。Ridley Scott 數十年來拍攝的電影和廣告作品都充滿爭性,借用黑白難分的故事來隱喻人性。其實修讀藝術的他也畫得一手好畫作,近年 Ridley Scott 就以他的 Story board 手稿分別與 Bourbar 及Paul Smith 合作服飾系列,早前甚至涉足了餐具設計,畫上了充滿電影感的黑白圖案,將他的黑白Story board發揚光大。
白瓷黑繪 ・集體創作
似乎現世代設計師們關注的事物已從外在打扮轉移到內在個人享受的層次,不同界別的設計師都嘗試沾手家品餐具個人用品之上,如 Alexander McQueen 於2006年成立的 Sarabande Foundation基金會,早前與英國百年瓷器品牌 Duchess China 合作,推出一套 4 款的高級骨瓷餐碟為基金會籌集經費,並邀請了英國的同鄉設計,分別是導演 Ridley Scott 、藝術家 Jake Chapman 、 LOUIS VUITTON 珠寶及鐘錶設計總監 Francesca Amfitheatrof 及 Alexander McQueen 創意總監 Sarah Burton。 這套餐碟並沒有標榜精緻的傳統花紋或華麗浮雕,而是各人的黑色線條手繪插畫在白色骨瓷上分外清晰。
Ridley Scott 的設計來自2012年的 《PROMETHEUS》(普羅米修斯)的電影Story board插圖。(左)
Francesca Amfitheatrof 的版本是她擅長的珠寶設計草圖。(右)
Jake Chapman 以他標誌性的繪圖和標語,批判政治、戰爭、道德問題。(左)
Sarah Burton 是雀鳥鏡像的圖案,延續著Alexander McQueen 2009至2010年系列的鏡像設計概念。(右)
當不成畫家的 Ridley Scott
Ridley Scott 少年時考入 Royal College of Art,在那裡學習美術還協助成立電影學系,他曾在一訪問中說過在藝術學院的日子,他意識到不可能成為畫家。1963 年畢業後加入 BBC 電視當佈景設計師的實習生,開始參與製作電視節目的工作,1968年他與弟弟 Tony (1944-2012) 成立 Ridley Scott Associates,主要是拍攝電影發廣告片的業務,生意不錯。由於 Ridley 的美術底子加上電視台工作所累積的經驗,他執導時對各個分工都是可說是完全掌控,在構思階段他已親自繪畫Story board,人物、服飾、場景的設定都差不多在草圖中定下了,但對幕後人員而言是規限了創作的樂趣。
不過,回首其代表作 《 Alien 》,他為電影繪製的故事藍圖起了決定性的逆轉。最初編劇 Dan O’Bannon 和 Ron Shusett 把電影劇本和 Fox 電影公司推薦,並堅持不想拍出另一部《Star Wars》,故加入大量特效動作場面的電影,他們期望 《Alien》 是一更有深度的懸疑電影。在商考慮之後電影公司只投資 450 萬美元,被多個導演婉拒拍攝後機會才落到廣告導演 Ridley Scott 手上,Ridley 接手了這低成本科幻題材,還親自繪畫 Story board 、設計場景,強調以實景拍攝而成功令電影公司把投資增額加至 850 萬美元,我們才有幸見識藝術家 H.R. Giger 的瘋狂構思。注重視覺的 Ridley Scott 會動手畫圖幫助構思,有了初步概念再交由插畫師完成天細緻的Story board,圖中是 1977年插畫師 Elliot Scott 繪畫的場景草圖,2017年曾公開拍賣。
首次執導劇情片及成名作的Ridley Scott (圖右)。
Ridley Scott 的異形設計素描。
今年初為慶祝《 Alien》公映 40 周年,與 Paul Smith 聯名推出了紀念系列,服飾上面印上了 Ridley Scott 的電影草圖作為圖案。
從 Apple 電腦到 Lady Gaga 的 GUCCI 謀殺案
除了《Alien》 成了他一生的課題,據說他已寫好了前傳的新劇本,並將與占士金馬倫合作《Alien》第五集,而年屆81 的他的大計還不止於此。近日再公佈開拍關於 GUCCI 後人的轟動的情殺案,還選中 Lady Gaga 飾演賣兇謀殺變心丈夫 Maurizio Gucci 的 Patrizia,而早在 16 年王家衛也有意把此案拍成電影,女主角人選有傳屬 Margot Robbie。
1982 《Blade Runner》 (香港譯《2020》)
1982 年推出的《Blade Runner》 (香港譯《2020》),是一套經過多年才被認定的經典作,除了美術和服裝設計出色,不說不知原來投資者是邵逸夫爵士。故事改編自科幻文學作家 Philip K. Dick 的作品,是一部關於有了智慧而作出抗命的人造人與捕殺人造人的捕手故事。究竟是被創造者做錯還是自私的造物者才是問題核心?這是一部需用心細味的電影,而不屬官能刺激的商業片,因此當年上映時的口碑也很兩極。
《Apple Computer Mac 1984》
在美國 Super Bowl 時段首播的 Apple 電腦廣告也是由Ridley Scott執導,廣告中出現一手持大鐵鎚的女運動員,跑向代表宣傳機器的大銀幕前,用大鐵鎚擊毀銀幕,被洗腦的群眾因此有所覺醒。不止宣傳手法和拍攝手法引起爭議,題材也充滿抗爭意味。Apple 當時的行政總裁 John Sculley 更形容是他所看過最不堪的廣告片!差點要怒炒廣告公司。而廣告靈感及片名就是借用了作家 George Orwell 一部關於反烏托邦的小說《1984》,描寫一個以極權、高科技監制、美好假象等手段所管治的國度的故事。因此George Orwell 的版權管理人發出禁制令給Apple和廣告公司,這個以 90萬美元拍成並只於Super Bowl 時段首播的廣告,卻為廣告業打開新局面。在廣告播出的100日內,蘋果的銷售額更突破了 1.5億美元,亦在廣告史上名垂青史。
1991 《Thelma & Louise》 ( 末路狂花)
除了科幻題材,劇情片都有代表作,《Thelma & Louise》 ( 末路狂花)是非一般的女性主義公路電影。講述家有惡夫的小女人Thelma 和在平價餐館當侍應的好姊妹 Louise,本想駕車離家幾天散散心逃避生活壓力,結果因被性侵而自衛開槍殺人,這一槍成了二人命運的轉捩點,她們不相信在男權社會下報案會得到公平的看待,二人只好一步一步走上逃亡之途。一路上二人遇上的都是不濟的男性,她們從驚惶失措到學懂反抗不再當弱者,把壓抑已久的鬱結都釋放出來。
事到如今,她們已是州際追捕的通輯犯,最後在警員包圍的情況,二人知道事已至此既是回不了頭也不願回去,坐在車上交換了一個眼神,把車子全速向山崖駛去,車子懸在半空的定格成了電影的結局。在權威的社會下她們不會是白,但站在人的生存價值上也未必是黑,有一種「寧為玉碎 ,不作瓦全」的浪漫色彩,難怪被視為女性主義電影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