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動盪,人心不安,同熱愛這片土地的同時,身心累了總需要停一停、歇一歇。近日朋友都在討論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皆因秋會期即將開始。原本筆者也打算到瀨戶內海一遊,驀然想起日本東北有另一個別具意義的大型藝術節正在進行中。
八年過去,日本人努力地走出東日本大地震帶來的陰霾。著名音樂人小林武史於2011年震後不久到當地擔任義工,多年的震災工作令他萌生透過藝術節帶來災後重生訊息的念頭。2017年,小林武史策劃了在宮城縣石卷市市中心及牡鹿半島舉行的Reborn- Art Festival(簡稱RAF),據統計參加人數達260,000人,藝術節也給地方都市帶來良好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人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
兩年一度的Reborn-Art Festival於今年夏天捲土重來,第二屆RAF繼續由發起人小林武史領軍,同樣以ART, FOOD, MUSIC為主導,不同的是上屆由華達琉美術館單獨策展,本屆則採取多策展人制,並分為7大展區,會場橫跨石卷市中心、牡鹿半島、綱地島及松島灣。不但規模比第一屆更大,參與的單位也更多更具名氣,國寶級藝術家草間彌生今回也派出展品參與。雖然匆匆數十天的藝術節即將完結,趕不及參與的話,亦不妨開始留意可愛的石卷,去日本玩,選擇從來不只是東京、大阪﹗
小林武史︰「香港人加油﹗」
因為欣賞坂本龍一、Mr.Children、Southern All Stars等人的音樂,也鍾情岩井俊二的《燕尾蝶》、《青春電幻物語》等電影,因此與上述名字關係密切的日本著名音樂家、製作人、作曲家、詞曲作者、音樂編曲者兼鍵盤手-小林武史 (Takeshi Kobayashi),是筆者極為欣賞的音樂人。911紐約恐怖攻擊事件之後,小林開始尋求音樂人的角色以外更廣泛的工作。2003 年成立了非營利性組織「ap bank」,積極策動多項環保企劃,其後又參與東日本大地震受災地區的支援活動。
第二届Reborn-Art Festival為期58天,旨在幫助2011年遭受海嘯災害的石卷市等東北地區進行重建。今年藝術節的主題是Texture of Life(生命的觸感),道出人們的生活節奏雖然在科技和人工智能的推進下不斷加快,但觸覺和質感仍保持不變。發起人小林武史的希望能夠創造重新探索該地區潛力的機會,為生活和工作於此處的人打造長期可持續的未來。小林說道︰「本屆藝術節將受災地區社群和那些強調在面對挫折時堅持自我的藝術家聯繫起來,令這些地區豐富的食物、文化和傳統再次繁榮。」石卷市周邊與牡鹿半島展現出40多件大型藝術作品,與自然美景互相輝映,藉此治癒海嘯帶來的創傷。除此之外,藝術節還將提供各式音樂和美食,如頂級廚師開辦的期間限定餐廳,還有以當地自然風光為背景的特別音樂活動。
2017年,小林武史與女歌手Salyu首次來香港舉行演唱會,我是現場聽眾之一。事隔兩年,因為Reborn Art Festival,筆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小林先生,透過簡短的訪問,不但對RAF有更深入的認識,他知道我是來自香港的媒體,非常認真且關心地對我說︰「香港是一個很獨特的城市,我很喜歡這個地方,近期的抗爭事件令我感到非常痛心,希望香港人繼續加油,成功爭取自由﹗」多謝小林先生﹗
第二届Reborn-Art Festival共分為七大展區,每區由不同策展人策劃,而且各區有不同主題,如果想行晒七個區及參與部分音樂、食物活動,三日兩夜走唔甩﹗如果只有一日時間,我會揀較多重點展品坐鎮的C 桃浦( Momonoura )及D 荻浜 (Oginohama) 嚟個藝術急行。
C 桃浦エリア Momonoura Area
策展人︰小林武史 Takeshi Kobayashi
主題︰リビングスペース Living Space
C區的策展人是小林武史先生,由於上文已簡介了他的身份背景,在此就不多說了。桃浦區位於牡鹿半島的西北部,話晒係發起人主理的區域,很多重要展品也在這區出現,如藝術展常客草間彌生的作品便是擺放在C區。這次草間彌生派出2016年的作品《新たなる空間への道標》參展,不同形態的紅色雕塑綴以招牌波點圖案,聚集於大樹之旁,在池水的反映下猶如天空之鏡映出自然美景。由於此為重點展品之一,所以部分音樂節目亦選擇以此為背景。如小林武史先生的「BGM for the ART」音樂會,其中兩場便選擇了於《新たなる空間への道標》旁舉行,本人參與了9月14日傍晚舉行的「BGM for the ART」音樂會,以及緊接的「THE WALL TV 〜 ビデオ制作ノート from 四次元の賢治」放映會,在藝術品及大自然包圍的環境下欣賞音樂及影片,只能用享受二字形容。
《新たなる空間への道標》(GUIDEPOST TO THE NEW WORLD)[2016], 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BGM for the ART」音樂演奏會by小林武史 (Left)
「THE WALL TV 〜 ビデオ制作ノート from 四次元の賢治」(Right)
《淡》(Bubble)[2019] , 久住有生 (Naoki Kusumi)
在草間彌生作品不遠處的大型展品,紫藍色球體非常吸晴,無論是否理解創作理念也想走近拍一張照。
《Lonely Museum of Wall Art》 [2019] , SIDE CORE
個人最喜歡這個在防坡堤上築起的臨時展館“MOWA”,集合了新晉藝術家如BIEN、EVERDAY HOLIDAY SQUAD及森山泰地等人的作品。
旧荻浜小学校於海嘯後成為避難所,並於2018年關閉,RAF藝術節將不同設計師的展品散佈於校內不同地方。中﨑透 Tohru Nakazaki創作的《Peach Beach, Summer School 》[2019] ,將校內的原裝用品及陳設改裝,藉由episode 1 Minato 到episode 10 Memory, Boats and Sea,展現暑假的校園,一個放著浮波的廢棄泳池令人看得心酸。
《Mirror 》(Lime, Apple Mix to Laser Red) [2017], Anish Kapoor
日本東北地區自從地震發生引發海嘯後,開始對沿岸平地發出局住限制,當地人開始研究在山林中較高位置興建房屋,もものうらビレッジ (Momonoura Village) 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位於桃浦區的Momonoura Village包括幾棟小木屋和簡單的廚房及衛浴設施,在藝術節以外的時間照常開放。詳情可參閱http://www.momonouravillage.com/。
D 荻浜エリア Oginohama Area
策展人︰名和晃平 Kohei Nawa
主題︰原始の力 Primal Energy
荻浜展區的策展人是1975年出生於大阪府的設計師名和晃平,2003年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的博士課程後,透過多樣化的素材和技術不斷擴大雕刻的可能性。2011年時,在東京都現代美術館舉辦個人展覽「名和晃平-合成」,其雕刻作品《Throne》正在羅浮宮美術館之中展示。 他為第一屆Reborn – Art Festival 創作出標誌性巨鹿雕刻作品《White Deer》,今年再度成為重點展品及打卡位之一。
《White Deer》[2017], 名和晃平 (Kohei Nawa)
《Analemma–Slit : The Sun, Ishinomaki》 [2019] , 野村仁 (Hitoshi Nomura)
《Flame》 [2019] , 名和晃平 (Kohei Nawa)
E小積エリア Kozumi Area
策展人︰豊嶋秀樹 Hideki Toyoshima
主題︰鹿に導かれ、私たちを見るとき With Deer as Our Guides, We Look at Ourselves
小積地區的策展人豐嶋秀樹 ,1971年出生於大阪府,其作品涉及製作、展會企劃、空間構成、工作室等領域,其作品亦在金澤21世紀美術館、愛知縣美術館及水戶藝術館等展出。此外,他亦曾與奈良美智合作協作,於世界各地舉辦不同活動。小積地區位於牡鹿半島的中部,在大自然叢林中融合了不同元素的展品。令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志賀理江子的作品,將當地盛產的蠔殼運到山林之中,創作出與別不同的白色景致。
《Humanism Stress Disorder 》[2019], 志賀理江子 (Lieko Shiga)
《The world of hunting》 [2019] , 在本彌生+小野寺望 (Yayoi Arimoto) + (Nozomu Onodera)
《すべての場所に命が宿る@牡鹿のスケッチ》(Life dwells everywhere @ sketches of Oshika) [2019] , 淺井裕介 (Yusuke Asai)
G 網地島エリア Ajishima Area
策展人︰和多利恵津子Etsuko Watari、和多利浩一 Koichi Watari
主題︰ネクスト・ユートピア Next Utopia
綱地島地區由和多利惠津子及和多利浩一共同策劃。前者是華達琉美術館館長,擅長負責從現代美術到建築等范疇。後者於1960年在東京出生,是華達琉美術館的CEO,他是首位日本人職員參加「卡塞爾文獻展」國際展,其後又於1995年第一屆約翰內斯堡雙年展擔任日本代表最高負責人。從鮎川港乘船到綱地島約需20分鐘,慶幸當年海嘯並沒有對這個小島做成太大衝擊,今回以綱地島作為展期場地之一,令大眾開始留意這個低調的小島。島上遍佈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對我來說,最驚喜的是型男浅野忠信的小型作品展,估唔到佢咁artistic﹗
《Untitled》[2019] , Barry McGee with Scooters For Peace
《浮く家》(A Floating House) [2019], 持田敦子 (Atsuko Mochida)
《無題》[2006–2019] , 浅野忠信 (Tadanobu Asano)
F 鮎川エリア Ayukawa Area
策展人︰島袋道浩 SHIMABUKU
主題︰目をこらす 耳をすますGazing and Listening
鲇川展區的策展人島袋道浩,於1969年在兵庫縣神戶市誕生。他在德國柏林旅居12年后,2017年開始在那霸市居住。從1990年代初開始在國內外許多地方旅行,其作品曾於2003及2017年威尼斯雙年展展出。個人認為這區最特別的是島袋道浩以白色小石鋪滿而成的《The White Road》,沿著白色小路穿過山林往下走是廣闊的海景,據說在藝術節之後還會保留著,大家不妨到此一遊。除此之外,駐場藝術家吉増剛造打造的《詩人の家》也令人印象深刻,這位笑容滿面的藝術家很樂意與大家傾談。
《白い道》(The White Road )[2019], 島袋道浩 (SHIMABUKU)
《詩人の家》( The Poet’s House )[2019] , 吉増剛造 (Gozo Yoshimasu)
B 市街地エリア Central Ishinomaki Area
策展人︰有馬かおる Kaoru Arima
主題︰街のマンガロードとアートロード Manga Road and Art Road of the City
1969年生於愛知縣的有馬薰是市街地展區的策展人,他分別在愛知縣犬山及茨城縣水戶經營了kiwamari莊(多功能空間),其居住、創作及發表亦在kiwamari莊進行,廣受藝術界關注,多年來,他亦參加了大大小小國內外的個人展及群體展。市街地展區即石卷市中心一帶,多個新晉藝術家的展品遍佈於不同建築物之中,甚有在城市中尋寶的感覺。個人對青木俊直的漫畫展覽印象最為深刻,無辦法,因為實在可愛﹗
《クラスルーム ver.A》(Classroom ver.A) [2019], 青木俊直 (Toshinao Aoki)
《暮らす/路上のゴミに顔を描く》(To live / Draw a face on the garbage on the street)
[2019], ミシオ Mishio
A 石巻駅前エリア Ishinomaki Station Area
策展人︰中沢新一 Shinichi Nakazawa
主題︰海へのアート=リチュアル Art-Ritual for Sea
石巻駅前展區由中澤新一策展,生於山梨縣的中澤新一既是思想家也是人類學者、以及明治大學野生科學研究所所長。這區基本上只有兩項展覽項目,可說是整個藝術節的前奏,如果時間不足絕對可以skip,較為吸晴的是位於旧観慶丸商店 2樓的《茶碗の底の千の眼》展覽,在樓下買完紀念品,走到樓上快逛一圈剛剛好。
《海に開く》(Opening out to the sea) [2019] , ザイ・クーニン、大崎映晋、山内光枝、中沢新一
《茶碗の底の千の眼》(Thousands Eyes in the Bowl) [2019] , Zai Kuning
石卷急行後記……
1 勿忘搜購記念品﹗
如果趕得及展期到訪,一定要去石卷車站附近的旧観慶丸商店1F買紀念品,除了有藝術家如草間彌生的紀念品,還有石卷當地的特色土產。
2 上日和山俯瞰石卷之美﹗
日和山公園是石卷市的地標之一,從灰白色的巨型鳥居往下望,可以俯瞰石卷的景色。欄杆上掛著的是災前同一位置的照片,當時海邊遍佈密密麻麻的小屋,現在平坦的道路已成為禁止居住之地,難免令人感到唏噓。
日和山公園 _石巻市日和が丘二丁目地内0225-95-1111
3 石之森章太郎作品無處不在﹗
日本著名漫畫家石之森章太郎出生於宮城縣,他的作品超過七百部,僅次於手塚治虫,因此石卷特別在鎮上設立了一間名為石之森萬畫館來紀念他。重點是在石卷市隨處可見石之森章太郎的作品,周圍都係打卡位﹗
石ノ森萬画館_宮城県石巻市中瀬2-7 0225-96-5055
リボーンアート・フェスティバル2019
Reborn-Art Festival 2019
日期︰2019年8月3日-9月29日,10am-4pm
會場︰牡鹿半島、網地島、石巻市街地、松島湾(宮城県石巻市、塩伽市、東松島市、松島町、女川町)
收費︰一般3,000円(約港幣$220)高校生/大學生/専門學校生2,500円(約港幣$183)、小中學生免費入場)
網站︰http://www.reborn-art-fes.jp/